《金融研究》2014年第7期刊发我司苟琴与其合作者黄益平合作撰写的文章《我国信贷配给决定因素分析——来自企业层面的证据》。
【摘要】 本文采用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企业投融资环境调查数据详尽分析了信贷配给决定因素。我们根据企业的银行贷款需求、申请和实际获得情况甄别出信贷配给,并将其细化为企业自我信贷配给和银行信贷配给两类。针对非随机性信贷配给样本可能导致的样本选择偏误问题,我们采用带删失的Probit模型予以处理。实证结果表明,企业规模、盈利性、是否获得政府贷款帮助以及企业所在省份金融发展和金融市场化程度等都是影响信贷配给的显著因素,但并没有发现所有制的“金融歧视”观的证据。
银行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是决定银行体系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关键,探讨银行如何配置信贷资金这一问题有助于我们把握过去银行体系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将着眼于此,挖掘影响银行信贷资金配置的因素。
与现有文献不同,本文不再笼统地根据企业是否获得银行贷款来研究银行信贷配置,而是基于信贷配给理论,同时参考企业的银行贷款需求与获得性两方面信息,甄别出受到信贷配给的企业。本文进一步将信贷配给划分为两类:企业不愿向银行申请贷款而实施的“自我信贷配给”以及银行拒绝部分企业的贷款申请而实施的“银行信贷配给”。世界银行环境调查(World Bank Environment Survey,简称“WBES”)之“中国投资环境调查2003”为我们提供了甄别企业贷款需求和获得情况的信息。数据表明,样本中约一半的潜在借款者受到了信贷配给,其中自我信贷配给占三分之二,银行信贷配给占三分之一。
信贷配给样本并非总样本的随机抽样,因为只有具有信贷需求,企业才可能受到信贷配给。银行信贷配给样本同样具有非随机性特征。本文使用带删失的Probit模型处理潜在的样本选择偏误问题,分析信贷配给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中小企业受到信贷配给的概率更高,国有企业在获取银行贷款方面并无显著优势,国有企业信贷优势的原因与国有企业大多为大型企业相关。因此,本文并没发现所有制“金融歧视”观的证据。第二,盈利能力更高的企业受到信贷约束的可能性更低,但盈利能力在银行决定是否向中小企业放贷时并不重要;第三,政府是否为企业提供贷款帮助显著地影响银行贷款分配,政府倾向于支持大型企业的做法加剧了中小企业劣势;第四,金融发展和金融市场化有助于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仅当金融市场化程度达到一定水平时,中小企业才能从中受益。
基于上述实证发现,本文认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出路,在于缓解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促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充分发挥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比较优势。同时还应降低政府干预、增强银行竞争、加快金融市场发展,以提高信贷资金的分配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