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必把银行流动性紧张看得过分严重,要相信这些银行都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 暂时的缺钱,正是为了换来经济长远的健康发展,即形成靠消费拉动经济,靠企业自主创新带来活力的良性循环。
* 主持人:《解放日报》记者 支玲琳
* 嘉宾:郭田勇(公司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解放观点:历经存款准备金率的多次上调之后,货币政策威力已日益显现。多年来“不差钱”的中国经济,最近也似乎有点 “缺钱”。不仅是楼市 “等贷”、股市失血,连月来人民币存款亦有所减少。为了揽储,许多银行近来常以短信群发之攻势,以高于定存利率的短期理财产品大力揽储。从流动性泛滥到流动性紧缩,这究竟是怎样的转变?
郭田勇:缺钱是相对的。就拿银行来说,目前中国银行业主要盈利方式还是靠放贷款。在目前宏观调控形势趋紧的情况下,民间信贷需求依然旺盛,但银行的资金供给能力却明显有点跟不上趟。这是银行差钱的症结所在。但这未必是坏事,国家宏观调控一个主要目标就是为了抑制流动性,控制银行放贷规模。银行出现资金供应能力不足,未尝不是调控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如果说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但大家还是觉得资金像以前一样充裕,那反而说明调控没有发挥作用。
我们不能对调控政策求全责备。由于中央早已定调,要把控制通胀作为政策的首要出发点,那就必然会采取一种相对比较紧的调控措施。而这种偏紧的政策基调,也许会给经济的某些层面带来资金需求的困难。但我们不能为了减轻这种 “副作用”,就断然放松银根。其实要想让银行流动性充裕很简单,只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略有下降,马上就能释放出上万亿的流动性,这样市场缺钱的局面肯定能大大得到缓解。但基于通胀压力依然存在、宏观调控的方向既定,我们不能贸然做出这样的选择。我的建议是,在总量相对收紧的情况下,适当采取一些结构性的、微调性的措施来平衡。
解放观点:按照您的观点,缺钱恰恰是宏观调控见效的反应。但问题是,尽管银根收紧,为何通胀现象依然存在?
郭田勇:如果说到现在还没有感觉 “钱荒”,那么通货膨胀可能会像脱缰野马一般,要更加严重。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应该说目前已经基本得到了控制。我们可以看,中国的广义货币量M2增速在2009年到2010年这段时间里,一度甚至接近30%。而现在M2增速已经降到了14.7%。中央说今年的目标是降到16%以内,其实现在已经控制在15%以内了。这就意味着,经过调控,支撑通胀的货币条件,至少已被去除。
缺钱的问题,现在有点被放大了。对中国的银行而言,特别一些中小商业银行对此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这么多年来它们始终处在一种“钱荒”的状态。即便在前两年 “四万亿计划”这样一个资金面比较宽松的情况下,很多中小银行的存贷比都达到了红线,更遑论现在。这是由于中小银行业绩压力更大、盈利冲动更强,所以在放贷策略上,它们普遍比大银行更激进,房地产、中小企业贷款所占比重来得更高。如此一来,它们更容易受到货币政策收紧的影响。其实只要监管到位,我们不必把银行流动性紧张看得过分严重,要充分相信这些银行都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解放观点:中小银行资金吃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贷款难。缺钱会否带来实体经济的运行不畅?
郭田勇:调控在达到预期目标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 “伴随品”。由于一些刚性的、结构性的因素,导致各个不同市场主体所产生的紧缩反应也有差别。我们本意是希望由政府、国企掌控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够比中小企业更感受到资金的紧张度。毕竟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扩大内需上的贡献更大。可现在的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国有重点企业、央企目前资金仍旧充裕,而中小企业却普遍遇到了贷款难。由此可见,所谓的缺钱也只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如何确保今后调控指向到位,避免 “误伤”情况发生,这恐怕也是我们下一步要思考的。
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还是要在一个资金相对偏紧的状态下运行会更好。长期以来依靠投资拉动经济的发展方式,是导致中国经济出现结构性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所以限制地方政府手中的资金量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况且这种限制有可能还会带来房地产市场的回归。这应该是一个正确的方向。若能如此,这样的缺钱,对中国经济转型未尝不是好事。
解放观点:有观点认为,中国即将迎来 “缺钱时代”。所谓金融是经济的血液,您不担心 “钱荒”会带来中国经济造血机制的问题?
郭田勇:我们真正要担心的,是那种表面上很繁荣,而内核被冻住的经济运行状态。即使流动性充裕,也是体现在政府的高投资上,而一旦资金面收紧,投资剧减,经济增长也就开始放缓。由表及里,进入一种 “僵冻”状态。这种非内生性自主性的增长方式,极易受到外界风吹草动的影响。所以,我们暂时的缺钱,正是为了换来经济长远的健康发展,即形成靠消费拉动经济,靠企业自主创新带来活力的良性循环。唯其如此,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经济的造血机制问题。
我的观点是,真正有活力的经济,从来不会因为缺钱而被 “冻”住。只要它有某方面的增长潜力,一定会吸引各方资金争相进来,因为资金从来都是聪明而趋利的。即便将来有热钱涌入也不一定是洪水猛兽,因为热钱是商业动机非常强的资本。所以,不能因为担心热钱卷土重来就放松银根,这样引起的后果恐怕会严重。毕竟中国资本项目还没有开放,热钱无论是从中国进入还是流出,它都要承担一定风险。这个成本,它也是要考虑的。
中国的经济矛盾向来是深层次问题和表面问题的结合体。我们不能为了治表,而忽略了真正的结构性问题。关于缺钱,也是如此。